2025年3月18日-20日,数据标注基地先行先试现场会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据发展和安全的重要论述精神,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和全国发展改革系统会、全国数据系统工作会部署要求,总结数据标注基地先行先试工作开展一年以来的建设成效,着力培育数据标注新业态,大力推动高质量数据集建设,支撑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国家数据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烈宏出席会议并讲话,四川省成都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张剡出席会议并致辞,国家数据局副局长夏冰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当前,人工智能正在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人工智能发展离不开高质量数据集,而高质量数据集建设离不开数据标注工作。加快培育和发展数据标注产业,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对促进数据开发利用、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着力培育数据标注新业态,布局数字科技新赛道,构建产业国际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会议提出,各地方主动作为,在数据标注产业发展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7个基地的数据标注规模达17282TB,形成医疗、工业、教育等行业的高质量数据集335个,赋能星火通用、数字大脑等121个大模型研发,引进和培育标注企业223家,标注从业人员达5.8万人,带动数据标注相关产值83亿元。各地勇于开拓、加快探索实践,生态培育上构建标准、应用、人才等一体化保障,技术创新上推动数据标注智能化、自动化发展,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数据标注产业发展经验。会议要求,下一步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大力推进数据标注产业发展。一是加快推动数据标注产业政策落地实施。各地要贯彻落实《关于促进数据标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在科技创新引领、财税金融支持,人才培养体系、产业监测服务等方面,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二是加快推进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各基地要抓实技术创新、行业赋能、生态培育、标准应用、人才就业、数据安全等六大建设任务,推动工业、金融、医疗、交通、教育等领域的高质量数据集建设,为人工智能高水平发展夯实数据底座。三是因地制宜培育数据标注产业。各地要立足自身优势和资源禀赋,找准发展定位,探索特色发展路径。通过差异化定位和特色化发展,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会上,成都市、沈阳市、合肥市、长沙市、海口市、保定市、大同市、大连市、武汉市、韶关市、宜宾市等地围绕数据标注产业发展作了交流发言。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国气象局等部门有关同志应邀出席会议。积极发展数据标注产业的20多个省级数据管理部门负责同志及部分地市分管负责同志,国家数据局有关司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会议期间,参会代表先后到成都与睿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成都数之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成都数据标注基地(牧山园区)等开展实地调研和参观交流。